高考骗局年年有 千万别上当
鞍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东北新闻网 版权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每年高考录取期间,社会上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的良好愿望和急切心理,编造和散发招生虚假信息,来骗取钱财。昨日招办向家长们列举了最为常见的7种招生诈骗伎俩,请广大考生及家长加强防范:
谎称有“内部指标”
“内部指标”这种说法年年出现。骗子们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有“关系”可弄到高校招生的内部指标等,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相关人士表示,招生计划都是透明的,全部电子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艺术类成“大蛋糕”
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相关人士表示,考生可以登录高校官网及时查询更新信息,勿要轻信其它不法分子或机构。
故意混淆教育形式
近些年来,还有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家长花钱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相关人士提醒,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
录取信息官方验证
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通过招办网站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录取状态有“自由可投”、“已投档”、“院校在阅”、“录取待审”、“录取”等状态。到“录取待审”状态时,说明考生已被相应高校录取,正在办理录取手续,因此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特别提醒考生,只有在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
上军校骗局也不少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一些考生家长心存侥幸,希望花钱托人找关系上军校,读国防生,结果造成钱财和入学机会双双落空。
相关人士表示,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有关军队院校和国防生招生的详细信息,各地考生可通过各地考试院及教育部官网等查询。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分辨真伪。
自招也需要分数线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
相关人士表示,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定向计划与其他非定向招生计划一样,要达到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省招办统一按志愿投档录取。
借预科生名义下手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预科生”招生政策,谎称“预科生”招生不看分数线,只要交钱就可以入学,假借“预科生”名义诈骗钱财。然而,事实上预科生都是依据我省投档录取规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并经过正式录取手续才能取得普通高校学籍。
千华网 千山晚报首席记者 沈璐佳
鞍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随机文章